<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官方网站

    为什么要读“闲书”?

    文:王绍培

    作者:尊龙凯时数智 | 发布时间:2015-02-26 00:00:00

      为什么要读“闲书”,其中理由极其地复杂。

      先说中国一般人的理解,闲书就是“没 有用的书”,对吧?跟工作没有关的书,不 能够给我们带来实际利益的书就是闲书。 我过去教哲学的时候,被学生问到较多的 一个问题就是,哲学有什么用?我说什么 用也没有,哲学就是一门“没有用的学问”, 所有人文学科方面的书,在某种意义上, 都没有什么用。

      比如说,我读一本小说,既不能拿它 去评职称,也不能通过它挣钱,为什么还 要读它呢?—理由是我们要休息,要读 一些能够让我们放松的书,在这个意义上, 读闲书是很有道理的。小说为什么不叫大说 呢,就因为小说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所以 呢,读小说的人还蛮有超越性的,蛮能享 受生活中闲适的这一部分。

      闲暇是用来“沉思”而不是放松的

      不过,我主要想介绍的不是中国人的理解, 而是一位德国天主教哲学家约瑟夫·皮珀 (Josef Pieper ) 的书《闲暇:文化的基础》。 这本书里面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讲的是 闲暇与崇拜,后一部分讲的是闲暇与哲思。 西方对闲暇的理解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会 把休闲的那一部分叫做闲暇,但是他们刚 好反对这样。皮珀把一个人的生命分为三 种状态:一是工作,二是休闲,三是闲暇。 闲暇是用来“沉思”而不是放松自己的— 这是西方很重要的传统。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把认识这个世界 的本质,看作是一个人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跟中国人非常不一样。中国人很多时候, 会欣赏世界,会把世界看作可以跟人融为 一体的对象。但西方不是这样的,他们认 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由精神和物质两个部 分构成,人可以通过观察和沉思,把握到 世界的本质,这是闲暇非常重要的一个作 用。闲暇还有一个功能是崇拜:人们通过 崇拜的仪式,来跟上帝融为一体,从而把 握这个世界的本质。

      就像亚里斯多德很早的时候所说,我 们之所以不能闲下来,就是为了我们较终 的闲暇,因为闲暇是人的本质追求。我们 为什么要工作呢,工作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 工作是为了让我们有时间来闲暇,在闲暇中 思考世界的背后是什么。

      闲人三枚:杜尚、维特根斯坦、千利休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人 物,也许是排在第一号的人物—马塞尔 ·杜尚(Marcel Duchamp)。在他很年轻的 时候,在他的画已经可以卖大价钱的时候, 放弃了绘画,进到了一个无所事事的生活状 态里。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在家里找人下 国际象棋,还写了一本跟国际象棋有关的书。 作为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虽然很多 人都热爱艺术,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无聊 的事情—很多艺术家,他们从事艺术活动就是为了挣钱,挣很多很多的钱,买个 豪宅、豪车,去国外旅游。

      杜尚对这一切都是不以为然的,他觉 得一个人为了挣钱去画画,是他非常看不起 的一种行为。所以有人把买画的定金放在 他面前,他是不要的。他宁可高兴了,随便 做一幅作品拿出来,比如他把小便池挂出 来,上面给一个标签:泉。这就是他著名 的一个艺术品,达达主义讲的就是没有艺 术,没有什么可以解释。他用这样一个行为, 批判也嘲讽了所有跟他同时代的艺术家。

      杜尚说,人可以不要很多东西,可以 不要房子、车子、妻子、票子……他说“我 热爱呼吸胜过一切”。他所有讲过的这些 话,其实都在讲一种已经被现代人所淡忘 的,西方文化中较高贵的一种坚持—人的 目的性。人的目的性不是艺术,也不是读书, 人的目的就是自身。为了强烈地呈现这样的 理解,他把生活过成了艺术品。他放弃财富、 地位等去捍卫人的自由。

      在杜尚那个时代,还有一个跟他同样 的,也是对西方文化中的“高贵精神”心领 神会的人,那就是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非常有哲学天赋的 人。前几年全世界哲学家投票,选一个他 们心目中较好的哲学家,结果第一位就是 维特根斯坦—他的名字排在亚里斯多德 前面。维特根斯坦30 岁的时候,先是到 一个学校里面去做小学老师,教学生认字, 后来他觉得这种行为还太功利,干脆辞职, 到花圃里面给园丁去做助手,很卑微的、没 有价值的一个角色。但他愿意让自己有这 样一个身份,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哲学家、 教授,那些看起来很光彩的身份,对于作 为一个人的他来说,都是一种约束。

      不仅在西方,东方也有这样做的,比 如说日本茶道创始人,茶圣千利休。

      现在很多人喝茶、品红酒,都会讲出 处是哪里,产量多么少,制作多么精良,茶壶多么名贵,茶杯多么地了不起—在千利 休那个时候也会这样,表现得争奇斗艳, 可能用金子做的茶具来喝茶,把喝茶变 成了炫富的方式。

      千利休对这样一种行为非常 地鄙夷,他认为喝茶的本质在 于要喝出什么是好茶,要回到 茶本身。他的茶具是非常随便 的,拿一个碗,只要想喝,端上 这个碗就可以了。喝茶的地方也是非常简陋 的,而且茶室的门,从下面开一点点,进去 的时候必须跪下来,钻进去—为什么要钻 进去呢?就是说你没有什么不得了,没什么 好骄傲的,你只是一个喝茶的人,应该谦卑。

      杜尚、千利休、维特根斯坦,所有这 样一些善于哲学思考的人,总是能够非常直 接地进到这个世界较核心的部分。这样一种 哲学精神的获取,与拿出一些时间来闲暇很 有关系。这个意义上的闲暇,就是在用我们 天生具有的直觉,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本质。

      中了工作的毒

      很多在海外生活过的人,发现国外的小店 到星期天就关门,不关门的都是中国人的 店。西方人为什么星期天要关门呢?原因之 一是基督教说第七天是要休息的。这一天 不是用来放松,而是用来精神紧张的,这 一天你必须要跟你的本质融为一体。

      中国人现在基本上都是工作的机器, 我们中了很深很深的工作的毒,我们觉得 劳动才是美丽的。你问一个人,为什么要拼 命工作呢?因为要挣很多钱。为什么要挣很 多钱?因为要买房子。为什么要买房子呢? 因为我的房子还不够大—所以就不停地工 作下去,成了“异化的人”。异化的人就是 没有目的的人,碎片化的人。

      今天的我们不知道,如何把人的内在 精神活出来。尤其不知道,人较重要的就 是要自由。读闲书较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重 新恢复人的自由本性,找到一个自由的世界。

    上一页:每天工作结束前的较后几分钟可以做的事

    下一页:通往无人驾驶汽车的两条道路

    相关新闻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