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同商業模式下,工業電腦要注意的事(下)|鼎新電腦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官方网站

那些不同商業模式下,工業電腦要注意的事(下)

文:楊于嫺 2020-12-7

IPC 工業電腦 商業模式 OEM OBM


   


【影片大綱】

   ●  防疫有成快速復甦,帶來強化體質的契機

   ●  同業競爭下,商業模式與管理的轉型

   ●  那些不同商業模式下,工業電腦要注意的事

 

1.不同的商業模式,相同的困境

   ●  因應快速變更的研發協同設計能力

 

2.OEM的困難 (本文從此處8分30秒開始整理)

  ● JIT準確的備貨能力

  ● 如何提高存貨周轉率,降低備貨成本

 

3. OBM自主品牌的模組化設計能力

  ● CTO機制因應客製化訂單達到快速生產

  ● 產品少量多樣、產線高價動率的生產機制

 

4. 結論

 

本文依據影片整理工業電腦不同商業模式與轉型應注意事項,提供給大家參考。(影片全長約17分鐘,本文從開始從8分30秒開始整理至結束)

-----------------------------------------------------------------------------------------------------

工業電腦產業,若商業模式轉型為OEM或OBM時,會面對什麼困難和挑戰呢?零件多達三千多個時,要如何達到精準備貨能力?並提高存貨周轉率?產品客製且少量多樣時,要怎麼能快速量產?並達到高價動率的生產機制?


上次我們提出,工業電腦因應世界趨勢和競爭下,不同商業模式、和管理的轉型方式。且提到工業電腦的共同困境,是因應客戶快速變更,研發協同可能會發生的難題。這次我們會說明,OEM和OBM等商業模式,會遇到什麼困難?各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2.OEM的困難

JIT準確的備貨能力

若是OEM生產代工的方式,一個工業電腦上面,大概有3000多顆零件。當要生產工業電腦,要把3000多顆都準備好了,才可以開始生產,所以這在備貨是非常的複雜的,要準備很多項零件,當訂單數量乘以3000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工業電腦的客戶的企業,他堆的庫存,材料庫存是非常多的,如何在有限的庫存裏,不要缺料,因為你少一顆零件就沒有辦法組裝,整台都做不出來,所以3000顆零件少一顆零件代表什麼? 


如何提高存貨周轉率,降低備貨成本

第一個就是做不出來,第二個就有2900多顆零件都在等它,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在工業電腦產業,如何做到好的備貨和存貨管理?哪些是我應該要早點買的?例如CPU不是你想買就有的,對方也要讓你等的,因為你對應到的是國際的大廠,所以可能提早三個月的時間就下訂單了,你要預估多少量你才買得到?如果估錯了,就會囤積太多庫存了。 

如何將產銷的循環建立起來?如何做好備料?3000個零件的備料狀況,聽起來像大工程。要知道整體循環,讓零件能即時在製造時被使用,且不能有東西在等別人,譬如說,有1個料,產線永遠在等它1個。這是整個工業電腦中,最複雜的環節。這麼多的零件要如何準備好?尤其有些零件很便宜,所以沒關係,但是有些零件非常貴, CPU、攝像頭,這些東西它是非常貴的,如果要備那麼多的量,企業的資本積壓在這上面,什麼時候才可以回收?所以存貨周轉率是工業電腦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 

存貨周轉率的概念是什麼呢?簡單講,像我們都去過鼎泰豐,餐飲業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翻桌率,翻桌率1,代表午餐時間,我就只能招待一個客戶。如果午餐可以有2個客戶,就賺比別人多2倍的錢。

存貨周轉率在IPC業界,就是相同的概念。如果存貨周轉率是1,代表我準備了1000萬的材料,我只能做1000萬的產出。 如果是0.5呢,我準備了1000萬的材料,我只能做500萬的產出。如果到2當然是很好。不過台灣工業電腦業界,平均的存貨周轉率大概是0.8左右,比較不錯的大概是在1.25左右。 

可以看到企業要衝刺營收的時候,需要積壓多少資金在存貨上,如果可以用更省的資金,像用1張桌子,就可以賺2倍的錢,就比別人有更多的能力去做發展,就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力來源。

所以在代工生產、或是純生產備料這一塊,材料的控制,一直都是很多工業電腦老闆心中的痛,因為我錢必須堆,不堆根本做不出來生意。這些如何改善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3.OBM自主品牌的模組化設計能力

第三個還有整個自主品牌的這一塊,前面提到,因為現在客戶的應用越來越多元,它不再只是像以前,類似消費性的電腦的產量,一次10萬台,2萬台,3萬台這樣子的數量,在IPC其實不會是這樣的產量,大約是200台、300台、500台。這麼小的數量,可是它的樣式種類非常的多,小量多樣,考驗非常多種能力。包含設計能力,因為必須要做模組化的設計,否則不可能A客戶的產品,跟B客戶要的產品,都重新從頭設計。這樣客戶也不滿意,因為交期太久了,如果從頭設計,客戶大概要等半年,不可能會滿意的。所以模組化的設計研發能力要很強。 


CTO機制因應客製化訂單達到快速生產

除了模組化的研發設計能力要加強外,後面製造的配套措施,如何去支持客戶的CTO (configure to order)的生產模式。CTO就是,客戶下單時,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選配,今天可能需要的是256G的RAM,搭配5,000毫安培的鋰電池;也可能是128G的RAM,搭配12,500毫安培的鋰電池,這樣子的combination排列組合成起來,該如何備貨? 

要如何做到,客戶每次不同需的規格,但都有備料可以進行生產,這是很困難的事情。不只是生產困難,通常客戶給你一張訂單,連回答交期,都非常困難,因為想交齊3,000多顆零件,交期根本無法預期。所以很多我們客戶中的生管或物管們,都是Excel高手,因為很快就可以把好幾個Excel拼湊起來。而且他一定是視力很好的人,因為要在一大串數字中,去找出來哪些項目是有問題的。 

如果沒有透過一個好的機制,就都是用人工去一個一個去看出來,因為有太多的例外狀況,沒有辦法考量。那生管可能會瘋掉,所以生管真的非常辛苦。 

若未來有機會,我們再跟大家更深度分享,如何用機制來協助運行,如何用更Smart的方法,改善這樣子的狀況。 


產品少量多樣、產線高價動率的生產機制

自主品牌多是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這其實也非常考驗智能製造的能力,因為通過人工去進行生產,其實效率CP值會越來越低。如剛剛的例子,如果今天生產的數量都是300台、400台、500台,SMT的打件機每次換線的時間,大概要花多久? 

大概1個小時,如果我1天換3次線,8個小時就有3個小時不見了,1個小時還是理想的狀態。因為生產現場有非常多突發狀況,只要一顆零件錯了,整個板子都錯掉了。所以稼動率70%是算不錯的。有些特殊的產品,稼動率約在20% 到30%,其實都浪費在這一塊了。所以如果在整個智能製造體系,能夠有更彈性化、更透明化的生產機制,做整體完整規劃的話,才更有能力,去達到更強的品牌經營。

這不是只是因為要走入品牌,而是因為現在所有的製造型企業,都必須要滿足,年輕人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個性化的需求,需要被滿足,這是我們未來企業,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總結

查理老師提到蠻多,像第一集我們提到一個大環境上的因素,就像我們宇宙間公轉的狀況。而我們這一集所提到的,是自轉的狀況,例如體質上面如何突破,面對的競爭是什麼。(下集完)




31-9.jpg

鄭書豪

長期專注在 ERP 應用領域,對各大型企業經營、生產製造有十分豐富的經驗。實施案例從電子產業、汽機車產業、太陽能產業以及資訊服務產業,均有深層規劃的成功客戶案例。

學了10年的工業工程專業,從清大研究所畢業,本著工工人的特質:作企業/工廠的醫生,也樂於為產業貢獻一己之所知所學。



6.jpg



相關資訊


x
友情链接: